嚣张女被3名警察抬出去,对女警动作不雅吐芬芳,外国老公不一般
“我护照在这儿,你们敢动我?”——话音落地,三名警察把她架走,全场鼓掌。这句话不是电影台词,是2023年10月1日上海大师赛现场的真实录音。
46岁的谢某某把座位当舞台,把比赛当背景,把警察当服务员。
她想要的不是看球,是让人看她。
她站起来大喊,手往裤腰里伸,朝女警比出侮辱手势,嘴里连续输出脏话。
警察没有回嘴,直接上手,一边一只胳膊,脚离地那刻她还在蹬腿。
十天后,警方通报:行政拘留10日,法律条文写得清清楚楚,第23条,扰乱公共场所秩序,谁来了都一样。
她为什么敢?
因为她掏的是护照,不是身份证。
护照上贴着外国签证,社交账号里全是和外籍老公的合影,游艇、酒会、商务舱,定位不是巴黎就是迪拜。
她以为这些画面能在中国换一张免罚券。
她想要的不是看球,是让人知道她有“背景”。
她把警察当保安,把观众当观众,把自己当主角。
她忘了,在中国,主角是法律,不是护照。
警察架走她用了45秒,现场视频播放量两天破三亿。
观众鼓掌,不是因为她演得好,是因为终于有人把闹剧叫停。
她想要掌声,观众给了,给的是警察。
她想要特权,法律给了,给的是10天拘留。
她想要身份,媒体给了,给的是“外籍高管妻子”七个字,外加一句“曾因类似行为被投诉”。
她想要的都没留下,留下的全是她不想面对的。
赛事方连夜加派人手,入口加酒精检测,看台加巡逻,广播加提示:不文明行为立即带离。
赞助商不高兴,转播方不高兴,观众更不高兴。
她一个人让一场比赛多花了六位数安保预算。
她想要的关注,变成了赛事方的黑名单,变成了外籍丈夫公司的公关邮件,变成了她孩子同学家长群里的“你妈又上热搜”。
她不是在喝酒,是在喝一种叫“身份幻觉”的饮料。
她以为护照是护身符,老公是通行证,钞票是免死金牌。
她忘了,中国警察不看护照,看行为。
她忘了,观众不买票看耍酒疯,买票看球。
她忘了,孩子不在现场,但视频会传到学校。
她想要的“高光时刻”,变成了全家人的社交。
10月2日通报出来,评论一句话刷屏:法律面前,护照只是纸。
她想要的特殊待遇,被一张A4纸打碎。
她想要的“国际范儿”,被拘留所铁门收走。
她想要的自由,被10天日历量得明明白白。
她想要的尊重,被自己一句话骂光。
她想要的一切,都因为她不想要“守规矩”而全部清零。
她出来后,可以删掉视频,删不掉记录。
可以换社交平台,换不掉名字。
可以搬去别的城市,搬不走孩子的同学家长的眼神。
她想要的重新开始,得先回答孩子一个问题:妈妈,你为什么被警察抬出去?
护照能带你去世界,带得进拘留所吗?
页:
[1]